当前热议!罕见跑赢全国,东北为何突然逆袭?
风水轮流转。
(资料图片)
01
去年全国增长冠军在西北,今年变成了东北。
最新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,东北三省GDP增速集体跑赢全国(4.5%),吉林更以8.2%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。
对于东北来说,这种场景暌违已久。从年度来看,上一次集体跑赢大盘,还是在2012年,如今已经有10年之久。
辽宁统计部门表示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近年最好水平,GDP增速自2014年以来首次高于全国;工业增速在连续12个季度低于全国后,首次高于全国。
黑龙江GDP,则是2013年三季度以来季度增速,第二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上一次是在去年此时,连续两个一季度跑赢全国,可谓殊为不易。
而去年一度遭受疫情冲击的吉林,受低基数影响,GDP大幅反弹8.2%,投资、消费、进出口三驾马车分别高出全国23个、8.2个和2.0个百分点。
省域如此,作为经济重心的龙头城市更是如此。
在东北“F4”(四大副省级城市)中,沈阳、大连双子星城GDP增速分别达5.9%、5.7%,不仅大幅跑赢全国平均增速,而且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。
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沈阳,终于再次拿下了工业增速第一。数据显示,2023年一季度,沈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.0%,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,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首位。
东北经济大幅回暖,给许多人以无限的想象。
这些年,东北由于经济放缓、城市收缩、人口流失、经济挤水分而备受争议,而“西南赶超东北”的说法更是不绝于耳。
2012年-2022年,东北三省GDP增幅在全国垫底,而贵州、云南、重庆借助大投资和产业西移,增速在全国遥遥领先,经济总量追上乃至赶超东北。
如今,东北重回高光时刻,能否再续辉煌?
02
地缘大变局,是难以绕开的因素。
最新的外贸形势,可以用“西方不亮东方亮”来形容,在对欧美出口负增长的同时,对俄罗斯和东盟呈现出高增长态势。
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,今年一季度,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50.1%,与东盟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6.1%,而与美国、欧盟分别是2%、-6.1%。
这一形势,自然而然反映到区域经济格局上。
在内地31个省份中,有24个省份外贸实现正增长,其中出口增速居前的多数都在边疆地区,包括新疆、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广西等。
作为中俄贸易的桥头堡,黑龙江、吉林正是最大受益者之一。
从西到东,俄罗斯与我国新疆、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吉林四省区毗邻,共有20多个边境口岸,绝大多数都位于东北。
今年一季度,东北三省出口增速集体跑赢全国,而黑龙江、吉林更是大增43.3%、23.5%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,也罕见力压东部沿海外贸大省。
其中,来自中俄贸易的贡献不菲。数据显示,对俄罗斯进出口,占吉林全年进出口总额的1/8左右,但占黑龙江外贸总额的比例接近70%。
所以,东北亚贸易形势变化,足以影响到东北各地的外贸格局。
去年至今,黑龙江外贸一路逆势大增,连创历史新高。
今年一季度,黑龙江对俄进出口总额高达490亿元,同比增长24.5%,其中出口更是狂飙到97.4%。
与黑吉两省相比,辽宁的出口结构更为多元化,最大贸易伙伴是东盟和欧盟,但日本超过美国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,韩国则是第五大贸易伙伴。
由此可见,东北亚地缘关系的变化,对于东北三省的外贸格局将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。
03
在地缘因素之外,东北经济的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果。
东北,过去一度作为粮食、能源和重工业生产基地而存在。
如今,在三大基地中,除了粮食主产区的地位有增无减,能源产业面临资源枯竭的长期制约,重工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。
然而,今年一季度,东北三省工业增速集体大幅跑赢全国,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工业同比增长7.5%、7.6%、5.1%。
与许多人想象不同的是,这些地方工业增长的最大贡献者,并非传统的能源产业,而是先进制造业。
辽宁增长最猛的是装备制造业,同比增长21.8%,这一产业包含了汽车、航空航天、船舶制造等先进制造业,而这些产业正是辽宁的强项。
而作为东北大区中心的沈阳,正以装备制造为第一大支柱产业。借助这些产业的贡献,沈阳一季度工业增速高达18%,在15个副省级城市里位列第一。
在吉林,在工业增长贡献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业,同比增长7.8%,拉动工业2.4个百分点的增速。
作为我国汽车制造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,吉林汽车产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,占全省工业比重超过4成,而长春更是汽车产业一家独大,占工业比重超过7成。
可见,汽车产业的兴衰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洗牌,足以影响到长春乃至吉林省的经济表现。
在黑龙江,装备制造业也是最大贡献者之一。作为省会的哈尔滨,一季度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3.6%。
可见,时至今日,东北的身上,仍旧深刻烙着“共和国总装备部”的印记,几乎所有高新产业都围绕装备制造业而展开。
虽然错失了互联网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热门赛道,但借助装备产业,东北依旧能在新能源汽车、航空航天、船舶、工程机械、新材料等领域崭露头角,从而创造新的可能。
04
在国家战略中,东北的重要性有增无减。
前不久,沈阳拿下北方第二个、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的消息一度刷屏,这被视为东北不再缺席国家战略的重要信号。
在沈阳之前,华东、西南、华中、西北等地先后拿下了至少一个国家级都市圈,而华北和华南地位相对超然,并不需要这一名号来进行加持。
与国家级都市圈一样,东北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志在必得之心,也由来已久。
目前,我国共批复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,覆盖几乎所有地理分区,只有偌大的东北成了例外。
因此,这些年,沈阳出台多份文件,争取成为第10个国家中心城市,当地官员甚至在全国两会上发出“恳请批复沈阳建设“国家中心城市””的建议。
不过,自2018年以来,国家中心城市就未再进行扩容,而未来一旦扩容,东北肯定不会置身事外,而沈阳代表东北突围更是大概率事件。
事实上,无论有没有“国中”的名号,东北在国家中的定位都举足轻重。
根据《东北全面振兴“十四五”实施方案》,东北被赋予“国防安全、粮食安全、生态安全、能源安全、产业安全”的战略定位。
全国一盘棋。东部大省,要勇挑经济大梁,担起经济发展、财政转移支付、养老金统筹调剂的重任。
东北,固然不能再像计划时代以一己之力撑起全国工业的繁荣,但如今在国防、能源尤其是粮食安全上的角色愈发重要。
因此,东北在为全国撑起安全屏障,自然也需要来自全国的支援,振兴东北不只是东北一地的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关键词: